水安隊急流救生訓後記
發佈於 2019年10月21日 (最後修改於 2024年11月30日) • 3 分鐘 閱讀 • 1,393 字人生充滿挑戰,但你永遠可以學習
今年最累印象最深刻的活動,就屬這場了。 與一些救生班、高級班同學一同搭火車前往花蓮報到,次日一早就被挖起來用高強度的熱身展開兩天的活動。
訓練地點在秀姑巒溪,訓練內容包括架設、攻擊、翻艇等等非常耗費體力的課程。
熱身後,我們一樣要先觀看秀姑巒溪的泛舟安全影片。畫面中語重心長地提醒大家:「看到急流時,記得收槳,緊抓安全繩避免落水!」我們點頭如搗蒜,默默記下這條金科玉律。
影片一結束,教練站起來,雙手叉腰,眼神掃過我們:「看到急流,單兵該如何處置?」大家立刻自信滿滿地回答:「收槳!抓緊安全繩!」
話音剛落,教練的臉色瞬間變了,音量飆升:「你們是救生員,不是遊客!拿槳出來,給我努力滑!救生員就是要衝上去解決問題,不是抱著安全繩等人來救!」這一吼把我們震到真的醒過來。
第一階段的訓練持續到上午10:30,短短幾個小時,卻感覺像是經歷了一場體能與意志的雙重考驗。從急流中掙扎游泳,到翻艇後的重複演練,每一個動作都消耗著體力,連呼吸都像是負重訓練。當教練一聲「休息」響起,我全身癱軟,竟然就這樣躺在秀姑巒溪冰涼的河床上,伴著溪水的潺潺聲,瞬間睡了過去。那一刻,我才真正體會到什麼叫累到極限——不僅身體像被掏空,連腦袋也放棄了思考,只剩下大自然的懷抱能撫慰疲憊的靈魂。
翻艇訓練模擬的是小隊救生艇在急流中不幸翻覆後的應對過程。當小艇翻覆,所有艇員瞬間落水,混濁的溪水像是無聲的警鐘,提醒我們必須迅速行動。第一步是清點人數,確認沒有人被急流帶走;接著要「設定攻擊手!」,這個角色至關重要,當其他人合力翻正小艇後,攻擊手需要抓住艇側的繩索,將自己從水中拉上艇,然後再負責把其他艇員逐一救回艇上。
理論聽起來簡單,但實際操作卻是另一回事。一連四次翻艇練習,每一次都是體力與意志的雙重摧殘。記得第三次練習時,我再次擔任攻擊手,當時力氣幾乎已耗盡。當我雙手緊握繩索、奮力向上拉時,肌肉的酸痛根本使不上力,雙腿在水中胡亂踢蹬,卻絲毫幫不上忙。最後,只能改推第二攻擊手上船,將自己拉上艇都成了奢望,更別說還要救其他人!
在混濁的秀姑巒溪裡游泳,絕對是一場終身難忘的冒險!儘管我們課程一開始就全副武裝,穿上防寒衣和PFD(個人浮力裝置),但這並不代表可以高枕無憂。溪水湍急得像發怒的野獸,帶著泥沙呈現灰黑色的急流沖著河床上的大石,水下則是暗流四伏,隨時可能給你一個「驚喜」。 我不知道自己有多少次被漩渦拖進水中,緊接著被沖得七零八落地冒出水面,那感覺就像洗衣機裡的T恤,不知道下一秒會被甩到哪裡。眼前的大石頭一瞬間變得比巨獸還可怕,腦袋裡飛快地回想課堂課程教的技巧,手腳並用地閃避,努力不讓自己卡進險境。那種緊張與刺激的感覺,讓每一次呼吸都彷彿是撿回一條命!
課程結束後,大家一邊收拾裝備一邊喊著:「太累了!下次打死也不來了!」但是說這話時,每個人臉上都掛著心虛的笑容。雖然兩天的訓練耗得我們筋疲力盡,但豐富的課程內容、驚險又刺激的冒險經歷,以及艇員們同舟共濟的默契,卻讓這段旅程變得格外難忘。看著秀姑巒溪的水流在陽光下閃閃發亮,我忍不住想,或許有一天,再累也值得再來一次,重新感受這份挑戰的成就感與大自然的奇妙魅力。